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创新100强”榜单解读:地域优势显著、新势力崛起、集中度提升、头部效应显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药经理人 Author E药经理人

在2021年12月21日由E药经理人、H50承办,吸引近5万人次观看的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简称“启思会”)上,E药经理人携手科睿唯安重磅推出《2021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发布及解读报告》,本榜单历时4个多月对全国500多家医药创新候选企业进行了数据整合分析。近年来,中国医药创新浪潮涌起,为深度剖析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E药经理人从2019年5月开始,通过模型搭建、数据搜集与整理,从医药创新现状出发,以企业为主体,以硬数据为依托,通过创新根基、创新过程、创新成果三个维度,以授权专利数量、专利施引总量、临床试验数量和创新药获批与上市的数量四个指标为评价依据,评选出代表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今年是E药经理人第三次发布该榜单。启思会上,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徐嵩杰介绍了此次榜单的四大发现,一是地域优势显著,二是新势力崛起,三是集中度提升,四是头部效应显著。

01、“创新100强”的四个发现

“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作为代表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第一阵营,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标杆。
基于创新100强数据,中国创新的显著成果展现在四大发现上:
第一大发现是地域优势显著。百强企业有80%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区域。今年长三角的百强企业占据了53席,较2019年增加15%。徐嵩杰指出,上海以及周边的资金、人才、政策优势,带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第二大发现是新势力正在崛起。从成立时间来看,今年百强榜单中2010年后成立的公司(“10后”药企)比重明显增加,百强格局已形成“三足鼎立”局面(2000前成立、2000-2009年成立和2010年后成立公司)。分析显示,2010后成立的公司占比连续三年提升,分别为15%、28%和35%,成为了百强生力军;而00前成立的公司因创新动力不足,占比从60%下降至30%。
从新入榜公司类型来看,Biotech/Biopharma数量明显增加,其中2020年和2021年新入榜的公司中,Biotech/Biopharma占比超过70%,中国生物创新队伍逐渐壮大。而在2021年新入榜的Biotech/Biopharma中,2015年之后成立的公司(“15后”药企)占比超过了45%。
第三大发现是集中度的提升。不管是在临床试验数量,还是授权交易项目的规模上,百强企业都走在了中国新药研发的前沿。对比2020与2021年百强评估指标在总候选企业的占比数据,除Ⅰ期临床数量略微下降之外,百强授权专利数量占比、专利施引总量占比、Ⅱ期临床数量占比、Ⅲ期临床数量占比均有明显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创新实力集中度正不断增强。
第四大发现是头部效应显著。榜单中第一梯级公司在新药开发和上市各维度上优势非常明显,而第三梯级和第四梯级竞争非常激烈,并在努力追赶第一梯级的公司。显而易见的是,第一梯级公司各指标占比均超过了50%,其中授权专利数量占总体的53.72%、专利施引总量占总体71.18%、I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数量占总体67.67%、II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数量占总体83.92%、III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数量占总体87.77%。同时第二、三、四梯级公司临床Ⅰ~Ⅲ期的比重较去年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二、三、四梯级的公司也在不断尝试创新,进一步用自己的创新优势努力在自身创新实力上更进一步。

02、中国创新VS全球创新

如果将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放到全球视角中去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呢?
徐嵩杰表示,其实从2011年~2020年的十年全球每年新增管线数量整体呈现了下降趋势,在2012年~2013年间到达了一个顶峰,数量下降的同时管线质量稳步上升。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研发项目占比不断提升,尤其近三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期间研发项目数量占比均超过20%。尽管如此,也要看到中国TOP5药企的平均项目数量仍与全球Top 20的跨国药企仍存在显著差异。
不过可喜的是,引领中国创新的Top 5企业平均新药研发项目数量较为接近跨国药企第11-20位(美国制药经理人2021年发布的数据)的水平。
具体而言,中国TOP5药企在临床Ⅲ期上与跨国药企TOP11~20还有些差距,但在临床Ⅰ期和Ⅱ期数量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徐嵩杰解释道,“这是基于中国医药创新的起点晚,而国外医药创新和精准医疗开展较早,早期临床与后期临床数量已形成良性循环。”
但榜单中第6~25位药企的研发管线数量又有明显地下降,如果统计评选库中全部500多家药企,可以发现每家药企的平均在研项目的数量不超过10个,只有9个。“这侧面提醒我们,中国创新药企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地理空间来看,2016年~2020年五年间美国和日本的临床实验总量发展趋于平缓,日本甚至还有微幅下降,而中国迅猛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4%。尤其是从2019年到2020年,增长速率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主要来自新冠药物临床项目的开展。
从靶点来看,中美日三个国家TOP10的靶点高度一致,达到了80%的相似度。Top11-20的靶点则有各自的特点,目前中国药企主要还是聚焦于风险比较低的、已经经过验证的靶点来进行项目开发。
我们了对比2018年和2021年(截至Q3)中国企业license-in的Top10交易,发现引进的资产已经有了很大变化,2018年交易项目主要集中于肿瘤、神经和精神类疾病领域,而2021年,License in的标的涉及治疗领域相当广泛,且开发阶段覆盖了从药物发现到临床、NDA等阶段。如果将2016年~2021年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交易项目汇总,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2019年之前跨国药企在华交易的数量非常少,但2019年之后License in的项目非常密集,而且项目从早期开发到上市均有覆盖,同时有些交易金额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创新药企在全球创新环境下的实力增强,吸引了跨国药企的注意。

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简称“启思会”),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办公厅、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主办,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承办。


相关阅读

关于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今天,科睿唯安锐意进取,为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信息与卓越的洞见,帮助客户解决复杂难题,洞察先机,加速创新步伐。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覆盖创新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学术研究和科学发现,到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直至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涵盖学术研究、生命科学与制药、知识产权各个领域。更多信息,请访问 clarivate.com.cn。

敬请关注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微信公众号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微信公众号与本文作者对本文的全部内容以及可能附带的全部资料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并受法律保护。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内容来源。


商业合作请联系:

lulice.zhao@clarivate.com

或 Weihua.Liu@clarivate.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制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